
2025年9月,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、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、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学专科医师分会、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急诊急救分会共同制订的《山莨菪碱在急诊应用专家共识》正式发表在《中华急诊医学杂志》。本专家共识重点介绍山莨菪碱在常见急危重症抢救中的治疗价值、依据及方法,旨在为临床医生在急救场景中正确、合理使用山莨菪碱提供指导。
本专家共识为氢溴酸山莨菪碱(商品名莨苏®)的市场推广,又增添了坚实的循证证据支撑,且内容具有开创性。
01.首次在指南/专家共识层面,对6541和6542进行区分
山莨菪碱是从我国特产植物唐古特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生物碱,于1965 年4 月应用于临床,故称654。山莨菪碱根据来源和结构不同,可分为天然型和合成型两类。其中天然山莨菪碱(氢溴酸山莨菪碱)为左旋体,称654-1;人工合成的为消旋体(两对对映体并存的外消旋体),称654-2。2016 年国产氢溴酸山莨菪碱(654-1)实现量产,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。
体外试验显示,左旋体药效活性是消旋体的100-1000倍,与M胆碱受体结合度是消旋体的两倍,而抑制腺体分泌和扩瞳等副作用仅为其1/3。同时,天然左旋山莨菪碱的毒性小于人工合成的消旋山莨菪碱。
02.首次全面总结急诊科哪些疾病,可用山莨菪碱临床治疗
众所周知,山莨菪碱在临床上应用广泛,本专家共识全面总结,可在急诊科下列疾病中进行治疗:如脓毒性休克、大面积烧伤、眩晕症、急性肺损伤/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吸入性肺炎伴低氧血症、心脏骤停、急性胃肠痉挛样疼痛、肾绞痛、胆绞痛及胆总管小结石、中毒急救。本共识形成10条推荐意见,针对每种疾病,详细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。
03.首次在指南/专家共识层面,推荐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方案
本共识中提到,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,建议24h内使用山莨菪碱以改善微循环及预后。用法:山莨菪碱0.5mg/kg在3min内静脉注射,最小20mg,最大40mg 作为负荷剂量,然后泵输注0.02-0.1mg/(kg·h),每天最多200mg。维持剂量根据患者的微循环状态(血清乳酸水平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)和副作用(血压和心动过速下降)调整。(强推荐,高等级质量证据)
04.首次在指南/专家共识层面,指出山莨菪碱可用于急性眩晕的治疗
内耳微循环功能障碍与梅尼埃病、突发性耳聋、药物中毒性耳病等多种耳科急症相关。山莨菪碱可激动N2受体,拮抗N1、M受体,解除内耳血管痉挛,改善血供,促进迷路淋巴的产生与回流,从而消除水肿,缓解眩晕。以山莨菪碱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81.7%。本共识中推荐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症急性发作。用法:山莨菪碱10~20mg+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,1-2次/d,3~10d。(弱推荐,中等级质量证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