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大数据时代,数据已成为企业的宝贵资产。如果数据缺失,精确度不够,数据模型就无法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,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。因此,学会科学、高效地搭建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数据集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其中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业务需求、管理内控的实现,标准化体系的建设。技术部门则负责技术实现、数据互通、跨组织协同以及第三方调研选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业务部门完成数据治理,必定需先看到自己的数据存在何种问题。应该先考虑清楚是做什么,怎么做,做多大的范围,先做什么后做什么,达到什么样的目标,业务部门、技术部门之间如何配合做。
明确需求重点应该是数据现状的调研。通过调研现有数据架构、现有的数据标准和执行情况,数据质量的现状和痛点,摸清楚数据的家底。
数据问题产生的原因,往往是业务>技术。可以说大部分的数据质量问题,都是来自于业务,如:数据来源渠道多,责任不明确,导致同一份数据在不同的信息系统有不同的表述、业务数据填报不规范或缺失等等。
业务部门梳理数据分析求往往倾向于做一个覆盖全业务和技术域的、大而全的数据分析。从数据的产生,到数据的加工、应用、销毁、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希望都能管到。
但广义上的数据是一个很大的概念,包括很多内容,想在一个项目里就做完通常是不可能的,而是需要分期分批地实施。所以业务部门
请参照二八原则:80%的数据业务,其实是靠20%的数据在支撑;同样的,80%的数据质量问题,其实是由那20%的系统和人产生的。
建议将已有岗位上的人,兼职负责数据治理的某个流程或功能,重点是要责任到人。
业务部门目前有很多数据标准,但是这些标准并没有落地。因此,须先做数据标准的落地。数据标准真正落地了,数据质量自然就好了。
前期各业务部门和信息部人员通力合作,配置好了数据质量的检核规则,也找出来了一大堆的数据质量问题,但是大多数数据在半年之后、一年之后,同样的数据质量问题依旧存在。
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形成数据质量问责的闭环,要做到数据质量问题的问责,首先需要做到数据质量问题的定责。
定责的基本原则是:
这种闭环不一定非要走线上流程,但一定要做到每一个数据都有人负责,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反馈处理方案,处理的效果最好是能够形成绩效评估,如通过排名的方式,来督促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处理数据质量问题。
在数据分析模型搭建阶段,须坚持业务价值导向,把数据分析的目的定位在有效地对数据资产进行应用,确保其准确、可信、可感知、可理解,为业务部门应用和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在这个过程中,业务部门须重视并设计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呈现效果,比如:数据应用于什么场景,是否直观有效的展示出来,数据应用的业务环节中除了本部门外,其他部门需要看到什么样的数据及分析模型。
除此之外,各数据应用部门应时常组织交流和培训,引导业务人员明白到数据分析应用的重要性和便捷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供稿:总裁办 宋晓骏
编辑:白婷
责任编辑:黄朔
编审:马建强
版权声明
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、图片等内容版权归原作/译者所有。如有不妥,我们诚恳表示歉意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欢迎非商业转载,敬请注明来源。